一方面規定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小學低年級不留作業,另一方面教師又布置了許多家庭活動,甚至需要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許多家長覺得苦不堪言;一方面學校減少了學生的家庭作業,另一方面家長又送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學生負擔日益加重??傊處熀图议L一起,不讓學生有空閑的時間,不讓孩子有自由的游玩活動,不相信孩子需要在玩耍中成長?!?/section>教育部門一方面規定減少學生的考試,另一方面又布置各種測評,雖說是抽樣的,但學校班班要準備,結果反而增加了學生負擔。教育質量的監測是需要的,但要不要用考試的方法來測評?用這種方法監測還是一種分數思維,依然是以考試分數為標準。國家明文規定不要以分數排隊,但有些地區仍然半公開地按分數對學校排隊,學校也按分數對學生排隊。學校、老師和學生因而感到很大的壓力。 大家都說要培養創新人才,從小要打好基礎,但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又處處限制學生思維。許多小學限制學生的自由活動,這也不許干,那也不能做。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得不到自由發展。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另一方面又不重視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事事都設標準答案?!?/section>天天說要把愛心獻給學生,要熱愛每個學生,卻常常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繼續評選所謂的“三好學生”。要知道這樣只能鼓勵一部分學生,卻傷害了大部分學生。學生正在成長中,發展不是線性的,有時是會犯錯的,人的一生就是在犯錯中不斷成長。我們天天在講寬容,但對孩子的犯錯卻不寬容。學生是需要激勵的,是需要榜樣的,但不能把學生定格在誰是好學生、誰是差學生上。 大家都認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尊師重教,但教師群體卻得不到社會應有信任和尊重。許多家長對學校抱有“托管”思維,把孩子交給學校,學校就要負全部責任,缺失家庭教育,“校鬧”事件時有發生。一方面家長希望孩子有好老師,因此不僅要擇校,還要擇老師,另一方面很少有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去學師范。這說明在我國,教師職業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尊師重教某種程度上還停留在口頭上。 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在壓抑孩子,讓孩子埋在作業堆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練習題”,使孩子養成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還美其名曰“為了將來的幸福,只好犧牲童年的幸?!?。事實上,沒有童年的幸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形成完善的人格,孩子將來也不可能幸福?!?/section>教育領域類似的悖論還有不少。筆者認為,這些悖論破解了,我國教育必能更健康地發展。(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顧明遠)
想知道你的孩子在文理科方面的潛能嗎?趕快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吧!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