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養-小范圍定制
包養是個中性詞匯卻有著不同的應用場景,例如土豪對女生的包養,在古代對于賢士可以包養,從字面上看包養是有錢人干的事情,那么為什邏輯思維以及何德文都被包養成功了,其實這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走下神壇”的思維,與自己的用戶達成一片,也就是把顧客當上帝的一種實際做法。
2
打賞-按效果付費
打賞是一種基于效果付費的模式,據說“顛覆式研習社”半天的演講下來,其打賞的費用超過70萬,或許有人不信!但這是真的嗎?其實顛覆式研習社之所以能夠打賞成功其中有兩個要素:
聽眾必須是土豪:其目標受眾都是高管以及老板
其二是干貨,舉一個例子來說,如果講到某個關鍵問題,正是企業家困惑的問題,而講師的課程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讓企業家避免了3千萬的決策損失,一高興打賞5萬是很有可能的吧
3
電商-共享全球智庫
電商,是互聯網轉型中的一個必然的過程,電商的核心在于將產品標準化,然后通過互聯網的海量用戶產生銷售,那么培訓產品如何實現電商化呢?南哥經過1年多的設計,很好地驗證了其商業邏輯,在雙11及雙12的兩次活動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且超越了傳統培訓的盈利模式。2016年會推出多款產品,如果你要真正的了解培訓電商,那么南哥覺得可以從體驗我們的產品開始。當然,你有好的產品,可以對接南哥課程,我們的平臺將與您共享培訓電商的紅利。
4
共享-讓免費成為可能
共享是互聯思維中的一個重要的模式,凱文凱利在《必然》中也提到了在未來不管是產品還是其他,占有的意義將被大幅度減少,真正的模式也如佛教中所說,只去獲取自己需要的部分就可以了,在共享的互聯網思維中,平安大學的《WEKA》知鳥做了很好的嘗試,平安出資構建了線上的APP體系,并與多家企業大學形成聯盟,大家各自共享自己的優質產品,在《知鳥》的體系內共享,這避免了大量資源的浪費,如果這一個模式成功無疑會對培訓行業帶來不小的沖擊。
5
跨界-去中介化正在發生
談及跨界,莫過于兩大互聯網牛人邏輯思維與吳曉波了,2015年,吳曉波在演講中就揚言要用互聯網干掉這個混亂的培訓界,且實現了4500多萬的營收,一部分技術派可能對吳曉波的豪言嗤之以鼻,但是從南哥的角度來講這是有機會的,比如吳曉波利用現有的資源,整合一批優質的內容合作伙伴及業內大咖,玩點顛覆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而邏輯思維則與國內最大的線下平臺益策發生連接,產生了100萬級別的在線直播分享,其掌門人李發海旗下的學啊網也不斷的招兵買馬~~
6
直播- 讓分享便利無比
2015年的一個新的熱點就是“直播”技術在論壇及培訓中的應用,對于這一點的體驗南哥是深刻的,說2個例子吧:
第一例子是南哥曾驅車2.5個小時從廣州趕往廣東省移動的學院培訓,在路上就想,如果僅僅是一天的培訓,這學員得有多大的動力,來回5個小時去聽課呢?如果內容不錯,直播雖然沒有現場聽課的用戶體驗好,但是這種方式的確帶來非常大的便利!
第二例子是關于大規模終端店面的導購培訓、店長培訓直播式培訓可以說是個福音,因為直播式培訓:其一是大幅度縮短了知識普及的速度,其二是大幅度降低了培訓成本
那么問題來了:
如果你是職業培訓講師,如果你的客戶要求你的課程全國500人直播,你的收費是如何的?
如果你是甲方應該給培訓師支付多少費用呢?
這是值得每一個培訓業內思考的問題!
7
社群—讓學習成為連接
除了新媒體,在互聯網轉型中的第二個風口莫過于社群,2015年李海峰老師憑1人之力召開了20幾期的公開課,參加的DISC講師認證班的學員超過700人,對于社群營運者而言有三個必然的成功條件:
首先有好的產品,形成口碑才能保證社群的不斷成長與壯大
其次需要有好的社群運營規則,如何幫助社群中的每個人成功是社群存在最大的價值
最后是社群的管理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李海峰老師的社群、DISC課程為何如此受歡迎,最好的方式莫過于親身體驗一下了。
8
極致—互聯網的精髓
談及朱春雷老師,你一定需要知道其獨門秘籍《學習路徑圖技術》,這是在人才復制領域非常棒的方法論,雖然市場上關于學習路徑圖技術的有效性有不同的聲音,有的處于競爭的目的、有的是因為技不如人、有的是大咖中的大咖真的看到了學習路徑圖的一些短板,咱們培訓人不打誑語,南哥曾耗時六年將學習路徑圖技術應用在劣構類學習項目(領導力),但還是會堅信:如果你一定要建立培訓體系,且資源充足,學習路徑圖技術是不錯的選擇,且經過近7年的打磨,朱春雷老師的學習路徑圖、LMS學習管理系統、課程設計與開發軟件已經比較成熟。如果一家公司能夠用10年的時間去打磨一塊產品,而不是跟風就上這本身就值得尊重,也是一種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9
資本-行業的催化劑
談及互聯網,你一定不要忽略資本的力量,南哥覺得資本是一把雙刃劍,這個不多說了,看錢吧,南哥給你送上幾組吸引眼球的資本數據,那么你會覺得,如果在培訓這個圈子里你還不努力的話,下一個被干掉的可能就是你,這也正如凱文凱利所說,那些可能被顛覆的終究會被顛覆,中介型的培訓公司,在組織內部中介型的培訓發展部,或許真的要顫抖了~~~
作者:南哥
來源:培訓經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