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投入旺 在線教育須回歸教育本質
做在線教育,不能只把視野停留在國內,要從全球范圍來看待整個產業的運營模式和發展趨勢,從更高的層面去思考教育本質和應用創新,否則有些在線教育項目看起來似乎存在市場需求,其實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即使短期可以有收入,從長遠看可能對教育是有害的。本報記者就這個話題對剛從美國參加國際會議和考察回來的北京畢博教育信息技術公司首席研究員陳永紅先生進行了專訪。
基于能力的學習需求將超越課程成績和學分
問:在美國的慕課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注冊學習者很多,但是最后完成課程并獲得認證的比例很小,很多人更關心學習之后能否獲得就業技能,至于是否拿到證書或者學位就無所謂了,北美現在有85%的學生都是這種學習方式。還有一些在職工作的人非常渴望參加提升技能的學習,但是苦于沒有時間進入校園學習,全球有約數億人存在這樣的學習需求。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
答:這說明學習者對學習結果的評價方式開始發生轉變。之前不管是國內還是西方的教育體系都不太注重學習過程,只是最后給一個課程成績和學分。但現在對學習者和未來雇主來說,學歷和成績都不那么重要了,他們更看重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和分析積累,對學習者不再是一考定終身。
這些非傳統意義上的學習者在選擇學習內容時往往是基于實際工作能力的需要,他們因為時間緊張而要求以在線的方式進行學習,為了克服一個人學習的孤獨感,他們更傾向于跟同伴建立學習社區,能夠與同伴交流學習。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還沒辦法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完全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所以現在教育行業面臨著一個重大危機:學習者對他們所獲得的教育是不太滿意的。我們必須要面對這一危機并且尋求解決方案,因為如果我們不能滿足學習者的需求,遲早會有人去滿足他們。
在線教育創業以學習者為中心
問:在未來教育發展趨勢中,以學習者為中心是核心特征。我們現在的教學設計都是圍繞“教”的設計,實際上學生才是教育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您是否覺得我們只關心讓老師“教”得更好,卻忽略了學生“學”的體驗?
答:我們一直在反思如何重構教育,一個人從出生到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職業培訓,直至終身學習,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看待每個階段的視角不同,將導致教育目標和結果完全不同。比如孤立地看高等教育的目標就成了獲得學位,但連續地看人的成長過程,高等教育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這兩個不同目標將形成完全迥異的能力模型,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因此不要孤立地看教育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銜接不同教育階段的過渡時期也蘊含著很多創業機會,以整體的視角去思考才會有新發現。
在線教育大數據說的是基于學習過程的數據,比如練習做了幾遍做對的,錯題多少等,要是基于學生的整個學習行為過程,并和他的生活相結合在一起的數據去分析,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發現。比如分析一個學生從一天起床開始,一直到他晚上睡覺之前的整個活動,其中有網絡采購活動、社交活動、學習活動等等,使用大數據手段進行分析后,我們會發現一個學生一天的活動流程是什么樣的,發現其他類型活動與學習活動之間的關聯關系,從整個活動大數據中分析出學生學習的真正規律,進而設計出更好的學習服務支持他一天的活動。只有仔細分析學生一天的活動,才能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從中篩選出哪些領域還沒有人做,從中發現創業機會。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