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培訓系統:創新服務模式 推動科學發展
光明網魯南頻道7月31日訊 山東臨沂市臨沭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轄12個鄉鎮和1個經濟開發區,素有“鉆石之鄉”、“杞柳之鄉”的美譽,是全國知名的脫水蔬菜生產縣和全國最大的復混肥生產基地。在開展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中,臨沭縣始終堅持“遠教搭臺、部門唱戲、貼近基層、服務三農”的原則,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強力推進,在全縣初步建立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城鄉一體的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架起了部門、鄉鎮聯系農村、服務群眾的“連心橋”,搭建了縣、鄉、村三級互通互聯的新渠道,形成了部門聯建共享的“大遠教”新格局,推動了遠程教育工作的科學發展、持續發展。
一、構建起因
近年來,黨中央在全國農村推廣建設的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推進農村信息化和農業產業化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但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必然,在農村開展現代遠程教育也隨之帶來許多新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黨員數量多、居住分散、難以集中,教育教學存有死角;“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學習模式導致教育方式單一、覆蓋面小、實效性不強;個別地方和部門認為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僅僅是組織部門的事情,參與遠程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資源利用率偏低等。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黨建”顯得越來越重要,但農村黨員干部還不能充分地占有這個新的輿論陣地,不能更好地利用網絡來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這些問題不解決,遠程教育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發揮,無形中就造成了資源浪費。為了拓展遠程教育服務功能,延伸服務領域,臨沭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立足基層群眾需求,積極探索構建現代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有力地推進了全縣新農村建設。
二、主要做法
1、探索轉變傳輸模式。積極整合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資源,依托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4T的服務器,搭建了縣級遠程教育轉發服務器。通過這個服務器,可以將中央臺和山東臺的教學資源直接下載儲存,并利用光纖將該服務器與縣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服務器連接,實現了遠程服務和教學管理。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只要能夠上網,就可以隨時瀏覽中央網臺、山東網臺的課件和實時收看中央網臺、山東網通流媒體節目,改變了過去因村里管理員農忙錯過下載課件,耽誤黨員群眾收看的現象。同時,在綜合服務平臺上還開辟了個性化學習欄目“點播課堂”。由縣遠教中心聯合有關部門,結合本地生產生活實際,對中央網臺和山東網臺豐富的課件資源進行篩選,有重點地向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推薦。當“點播課堂”中缺少群眾想看的課件時,系統會自動提示群眾填寫需求反饋信息,平臺管理員會根據群眾的需求,搜集課件、編制上傳節目,及時提供給群眾點播。
2、探索改變教輔形式。在綜合服務平臺開通了由視頻會議系統、電子白板、文件傳輸、多媒體數據播放等模塊組成的遠程視頻輔導系統,實現了視頻會議、專家交流、遠程教學培訓等功能。同時,為農業、科技、計劃生育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開辟了專門視頻服務室,由部門安排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人員負責視頻服務室的管理。各涉農部門建立專家值班制度,定期為基層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等,并能根據群眾的需求,隨時進行解答和提供技術服務。
3、探索拓展網絡功能。通過平臺中“服務大廳”和“數據管理”等欄目提供的各類服務,把與農村工作密切相關的縣直部門、鄉鎮、涉農企業網站和涉農數據服務系統進行鏈接,統一納入平臺管理范圍。同時,按照中央、省、市、縣的統一部署,結合時事,聯系實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適時設立相關活動板塊,如“大學生村官”、“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效能臨沭建設”、“為災區群眾送溫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主題活動板塊,把綜合平臺建設成了學習實踐活動的前沿陣地和上下通聯的信息快車。
4、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構建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牽扯部門多、涉及內容廣、管理難度大,臨沭縣結合自身實際,按照“遠教搭臺、部門唱戲、齊抓共管、群眾受益”的原則,先后建立了成員單位聯席會議機制、系統維修維護保障機制、服務平臺管理使用機制和成員單位聯動考核機制等一系列工作運行保障機制。同時,與綜合服務平臺鏈接部門簽訂了《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管理應用協議書》,明確了各自職責任務,規范了平臺的管理使用。通過定期不定期地考核,督促部門加大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投入,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
三、初步成效
1、提高了學用效果。傳統模式下,黨員干部群眾的學習容易受到活動場地和學習時間的限制,設備利用率不高,基層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尤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農村黨員群眾,特別是一些種、養、加、銷大戶,平時由于業務繁忙,很難在某一個特定時間坐下來進行集中學習。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具備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人性化的服務網絡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交互性,打破了時空限制。基層黨員干部群眾依托互聯網在任何一臺終端機前,都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學習收看。既可以收看中央網臺、山東網臺的節目,還可以任意點播縣遠教中心制作的具有臨沭地方特色的優秀課件;既可以享受專家的在線服務,又可以體驗視頻互動的方便快捷,激發了黨員干部群眾學習收看的熱情,增強了活動的多樣性、靈活性和針對性,擴大了遠程教育覆蓋面和受益面,能有效地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科技新知識、開展有益的文體活動。鄭山鎮海子村村民郝濤從事木耳等食用菌栽培,集中學習很少能夠參加,有了綜合服務平臺以后,他在家里安裝了寬帶,開通了互聯網,不出家門就可以隨時學到自己需要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技術,目前在原有的基礎上,他又開發了靈芝等菌類養殖,年收入增加4000多元。
2、加快了農村信息化進程。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借助互聯網,將全縣的農村黨員干部群眾連在一起,充分發揮了遠程教育平臺在新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信息引領作用,推動了臨沭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基層黨員群眾登錄綜合服務平臺,通過網絡查詢和信息反饋系統,既可以隨時查詢了解各級有效信息和技術,享受“菜單式”服務,還可以將自己的需求發送給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體驗“訂單式”服務;走進“服務大廳”,基層群眾可以體驗“一站式”服務的快捷周到,方便了部門和企業、鄉鎮、村居之間相互交流,提高了信息技術的現實轉化率。群眾有什么問題,直接通過視頻互動系統,同在線的專家進行互動,讓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來,臨沭縣利用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視頻互動系統,先后開展黨的“十七大”精神學習教學輔導活動11期,網上為黨員群眾輔導答疑1470多人次,舉辦農業技術培訓20多期,使9000多名農村黨員和群眾直接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捷服務。
3、降低了運行成本。一是降低了培訓管理成本。利用視頻進行在線培訓,操作員只需在電腦前面就可以進行自主化學習,省去了傳統培訓方式的許多環節,在確保培訓效果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培訓成本。同時,通過視頻服務系統,站點管理員在遇到問題時,只需輕點鼠標,就有技術人員在線服務,答疑解惑,服務及時有效,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運行成本,省心省力,事半功倍,取得了“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二是降低了設備維修維護費用。綜合服務平臺建成前,各村居站點主要依靠衛星接收設備收聽收看,室外天線、高頻頭、接收卡等部件極易損壞,這不僅影響了學用活動的正常開展和人們參與遠教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綜合服務平臺運行后,村級站點可以直接采用網絡傳輸,擺脫了對傳統設備的依賴,只需要對電腦和網絡進行基本維護就可確保活動的正常開展,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優化了資源,又實現了集約化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僅此一項,每個村級站點每年就可以節省近400元的維修維護費用,全縣每年可節省13余萬元。
4、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綜合服務平臺主站版面設計力求反映臨沭地方特色,貼近當地黨員群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我們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提供的豐富內容和多樣的教育方式,扎實開展了全民遠程教育學習活動。開發區豐嶺村結合“十大金星文明戶”、“五好家庭”評選創建活動,積極組織播放文化信息共享平臺中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使群眾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全村上下形成了爭做文明公民、倡導文明新風的良好氛圍,文化水平有了提升,精神面貌有了改觀。豐嶺村先后被授予“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省級文明生態建設示范村”、“全省計劃生育協會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實踐證明,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的建成運行,提升了部門的服務水平,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加快了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目標邁進的步伐,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遠程教育在發展臨沭的城鄉經濟,促進社會進步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臨沭縣先后被授予“2008年全國企業成長環境十佳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 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杞柳之鄉”、“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先進縣”、“省級園林城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全省節能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強力推薦:
天柏在線培訓系統
天柏在線培訓系統(Timber Training System)是上海天柏科技公司專門針對企業和政府機構設計的新一代網絡學習平臺,天柏在線培訓系統在承接傳統教育的基礎之上充分